
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张琼斯)在国际资本市场协会(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, ICMA)日前举办的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年度会议上,中国银行作为ICMA董事会成员中的唯一中方董事参与本次会议,作主题演讲并参与专题讨论。
会上,中国银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魏晗光表示,在全球范围内,在气候变化加剧与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绿色金融已跃升为重塑经济格局的核心力量,资本市场也正在通过制度变革与工具创新,加速推动资金流向低碳领域。
“近年来,中国以制度创新为引擎,以开放姿态推动绿色金融实践发展,深度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。”魏晗光表示,截至2024年末,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达2万亿元,数字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合力。
在她看来,我国近期在债务资本市场两大突破性制度创新尤为瞩目。一是《绿色主权债券框架》发布,不仅为在海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绿色主权债券奠定基础,更彰显了国家层面对绿色转型的承诺;二是中国绿色债券机制的优化升级,允许优质境外主体“复用国际绿色框架”发行熊猫债,同时引入NRA账户监管等便利措施。
“我们相信,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将成为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新标杆,并为中资企业绿色跨境发行提供定价基准。”魏晗光说。
自2021年中国银行明确“十四五”绿色金融规划以来,该行已构建起“1+1+N”的立体化政策体系,即一个顶层战略统领、一个行动方案细化、多项专项政策支撑。在董事会、管理层、专业团队三级治理架构下,制定积极进取的绿色金融服务发展目标。
据魏晗光介绍,中国银行绿色信贷快速发展。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,境内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3.5万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35%。
中国银行绿色债券也保持市场领先。2024年,发行7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100亿元TLAC非资本绿色债券,发行全球首只SGS(可持续挂钩贷款、绿色贷款和社会责任贷款)债券;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600亿元,承销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30亿美元;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。
记者获悉,未来,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跨境业务传统优势,加强与ICMA等国际权威行业协会在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、标准制定与推广、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等领域的合作,持续助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,为中国和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搭建金融桥梁。